甲狀腺診療

20240524甲狀腺結節能自己消失嗎?一定要做穿刺檢查?檢驗、追蹤及治療重點掌握



鄭凱倫 醫師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/醫學影像部主治醫師

有甲狀腺結節能自己消失嗎?一定要做穿刺檢查?檢驗、追蹤及治療重點掌握
聽到身體的某個部位長出腫塊時,相信對許多人而言都是一個感到憂心忡忡的消息,其實腫瘤還有良性及惡性之分,而良性腫瘤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。發生在頸部甲狀腺內的腫塊也一樣,極有可能僅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,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主治醫師鄭凱倫指出,只要盡早進行完整檢查,並根據病情採取合適的處置,大多都能獲得理想控制。

揪出甲狀腺結節!超音波檢查可快速診斷
當發現自己的脖子上有突起的腫塊,或是健檢時被醫師告知甲狀腺長了結節,而來到醫院確認時,需要做哪些檢查呢?為了解病人是否有甲狀腺結節,醫師通常會做幾件事來幫助診斷。
1. 理學檢查:包括詢問病史、觸診和身體評估,醫生會透過觸摸甲狀腺看看腺體是否腫大,以及是否有單一或多個結節存在。
2. 實驗室檢查:經由抽血檢測,判斷目前甲狀腺的整體功能是否正常。
3. 影像檢查:即甲狀腺超音波。
鄭凱倫醫師說明,超音波是診斷甲狀腺結節最重要的檢查,可以得知甲狀腺的大小、是否有結節,並清楚看到結節的結構與變化。超音波不但具有高度的準確性、方便快速,而且無侵入性也沒有輻射線疑慮。因此只要是懷疑甲狀腺有腫塊,無論兒童或孕婦都可以做。

高度懷疑惡性時,才需要採細針穿刺化驗
此外,假如超音波影像顯示甲狀腺結節有惡性可能,例如形狀不規則、有微小鈣化合併周圍淋巴結出現異常時,下一步便會考慮進行穿刺檢查來協助判斷。也就是說,並不是每個結節都需要穿刺,也不是變大就要穿刺,會以超音波表現作為依據。
所謂的穿刺,是在超音波的導引之下使用細針,在疑似惡性的部位採集少量細胞樣品後化驗,判定究竟是良性或有惡性變化。由於甲狀腺穿刺檢查是在脖子上扎針,所以常帶給人恐怖的感覺,事實上疼痛感類似於抽血,過程也都很安全。
甲狀腺結節是否有惡性細胞,絕大部分透過穿刺都可以得到正確的診斷,僅有少數如細胞數可能不足等情形,才會考慮以切片方式取得更多甲狀腺組織。

良性結節多久追蹤一次?視情況不同分3種
那麼,當醫生說結節是良性的,是不是就可以不管它?即使檢查結果確定病灶為良性,也不代表應置之不理,因為不可避免仍有小部分會轉變成惡性腫瘤。因此往後雖可如常生活,但必須定期回診追蹤。至於追蹤的頻率依狀況而定:
1.    超音波檢查看起來不像惡性,不符合穿刺標準時,原則上若無任何症狀,約每半年或一年再做超音波追蹤。
2.    如果甲狀腺結節已引發外觀問題或有吞嚥症狀,但還不至於造成困擾,同樣維持半年或一年追蹤。
3.    若醫生評估疑似惡性,可考慮三至六個月左右再接受一次穿刺檢查。當反覆穿刺證實並非惡性,之後可延長半年甚至一年做一次超音波即可。

結節自行消失機率低,治療有「這些」選擇
如果病人的甲狀腺結節屬於甲狀腺囊腫(水泡),即內部成分大部份為血水,則液體和血水是有可能被人體逐漸吸收的。但甲狀腺結節是局部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導致,是實心的肉瘤,自行縮小或消失的機會很低。
一般良性無症狀的結節,只需維持追蹤觀察。但要是結節腫大到已帶來外觀困擾或壓迫症狀時,則要考慮治療。針對惡性風險很低的甲狀腺囊腫,可採細針將血水抽出的做法或酒精注射治療,降低囊腫體積。
至於實質的甲狀腺結節,體積較大者通常會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。其他非手術性的治療,目前常見的有甲狀腺射頻消融術與動脈栓塞,都有助於縮小結節的尺寸,又不會留下明顯疤痕。

鄭凱倫醫師提醒,當甲狀腺檢查發現有異狀時,不要太驚慌恐懼。尤其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很普遍的病症,即便有症狀、不適或感到苦惱需處理,現代醫學也已發展出多種治療方式,和主治醫生好好配合,接受相對應的檢查,積極主動與醫師溝通,是達到良好治療成效的不二法門!

鄭醫生的溫柔提醒:
甲狀腺結節很常見,大部份都是良性,與醫師配合、定期檢查,快樂過日子,不用太驚慌。

點選此連結至Youtube觀看影片